■高卫国
端午节的由来,一般认为和爱国诗人屈原有关。屈原在写下了绝笔《怀沙》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自尽。人们为了寄托哀思,荡舟江河之上,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。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大夫的身体,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,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。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不一,最古老的风俗是赛龙舟和吃粽子。
赛龙舟在中国南方有水的地区普遍存在,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。湖南常德的沅、澧流域,在端午举行龙舟竞渡,是千年来的传统风俗。民间童谣有:五月五,是端阳,门插艾,香满堂;吃粽子,洒白糖,龙舟下水喜洋洋……
古人认为菖蒲、艾草有辟邪作用,端午阳气旺,且艾草、菖蒲长势正茂盛,因此每年端午,人们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邪。我生活的城市地处中原,到了端午节的前一天,菜市场门口就有了兜售艾草的。买上一把带回家,端午节这天,将这把艾草挂在门口可以驱蚊辟邪。元代舒頔的《小重山·端午》:“碧艾香蒲处处忙。谁家儿共女,庆端阳。细缠五色臂丝长。”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元代端午节也有挂艾叶和菖蒲的习俗,当时应该还有缠五色线的习俗。
端午这一天吃粽子是最常见的,现代工艺技术介入后,粽子种类样式繁多。若是从口味上分,粽子仅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。从形状上分则是花样众多,有正三角形、正四角形、尖形、方形、长形、棱形……端午食粽的风俗,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上盛行不衰。
在端午节这天还有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,因此端午节也有浴兰节之称,古书上记载“午日以兰汤沐浴”。古人五月采摘兰草,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的风俗。汉代的《大戴礼记》中有这样的句子,“五月,煮梅,为豆实也;蓄兰,为沐浴也。”
有些地方保留了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,雄黄可以克制蛇、蝎等百虫。杭州城的居民在端午节这天应该是喝雄黄酒的,戏剧《白蛇传》中的白娘子就是端午节这天喝了许仙备下的雄黄酒现了原形,这才引出后面精彩的桥段。
有些地方还有画额的风俗,用朱砂酒在眉心点一下,其目的也是祈福避祸。
“棕子香,香厨房;艾叶香,香满堂;桃枝插在大门上,出门一望麦儿黄;这儿端阳,那儿端阳,处处都端阳。”这一段儿民谣既唱出了端午节庆祝节日的热闹景象,也透露出端午节有的地方还有在大门上插桃枝的习俗。
诗歌史上也不乏写端午的名篇,我比较喜欢张耒的《和端午》,“竞渡深悲千载冤,忠魂一去讵能还。国亡身殒今何有,只留离骚在世间。”感觉诗人笔下的“忠魂一去”与屈大夫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的精神一脉相连。